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
5月1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期与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座谈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党委、纪委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守土有责。要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王岐山同志在近期座谈会上也强调,贯彻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要害是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落实好部党组主体责任,不断深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强调,要从五个方面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一是选好用好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环节,强化干部廉政审查把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在干部管理监督环节,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新任干部廉政谈话,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干部专项审计和任期审计等制度。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抓住教师节、入学、毕业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对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补课等乱收费治理,完善教辅材料使用管理机制,强化教育经费监管。三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尽快制定惩防体系规划实施办法,推行机关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印发实施“高校信息公开50条”,加强和改进巡视监督工作。四是领导和支持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直属高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意见,保障纪检监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支持纪委加大案件的查处,加大信访的排查,推动纪检监察部门突出主责主业,强化监督职能。五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党组(党委)书记、党组成员和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执行责任和推动责任,加强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全力支持驻部纪检组切实履行好职责,强化执纪监督责任。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提高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要进一步调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充实人员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就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办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在工作协调、查处情况报告反馈等方面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促进执纪监督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强化责任、明确程序、落实考核与追究。要进一步动员部署,分别对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进行再部署,明确任务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上午9时,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刘家强一行20人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视察产教融合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等陪同视察。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仕涛、院长魏少峰等学院领导全程陪同。
视察团现场考察了轮机管理专业水上训练基地,工业中心、轮机中心、现代制造中心,了解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情况,与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学生进行了交流,听取了院党委书记熊仕涛所做的“以船为伴、与船同行、兴船强校”主题汇报,召开了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学院教务处、校企合作交流处、科研处、机械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座谈会。
视察团对学院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办学定位,为服务建设造船强国和海洋强国的系统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就高职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交流。(党委宣传部供稿)
座谈会现场
武汉船院党委书记熊仕涛(右三)陪同视察团观看学生水上训练
视察团专家观看武汉船院学生水上训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建校纪念碑
武汉船院院长魏少峰(右一)陪同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右二)参观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工业中心
刘家强(右二)观看武汉船院学生进行机加工实训操作
武汉船院党委书记熊仕涛(右二)向视察团专家介绍工业中心加工的产品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左一)与武汉船院实训学生亲切交流
视察团专家参观武汉船院轮机中心
葛道凯(左二)观看武汉船院学生实训操作
视察团专家参观现代制造中心
武汉船院实训指导老师向刘家强(左一)展示武汉船院学生数控实训加工产品
葛道凯(右一)参观武汉船院学生数控实训加工产品
近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率领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到湖北,就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考察调研。视察团实地察看高职学院,走访校企合作单位,与校企负责人和师生座谈交流,听取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负责同志情况介绍。
“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此背景下,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或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
广西首次实施职校特岗计划
中职迎来“特岗教师”
本报讯(记者 周仕敏 实习生 阳舒绮)广西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通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聘2000名左右中职校专业课教师,聘期3年,其中今年计划招聘600名。
“特岗计划”面向全区各县(市、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优先考虑教师总体缺编、专业课教师紧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学科岗位设置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只面向专业课,同时优先考虑对接“14+10”现代产业的相关专业课教师岗位。聘期内,“特岗教师”执行广西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享受所在县(市、区)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广西财政按年人均3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专业链建设方面的实践,不仅解决了跨类别专业群建设的瓶颈问题,而且带来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体现了在现代网络技术环境下全新的生产、经营、服务方式,呈现了高职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方向。
今年江苏又新增7所高职院校加入“注册入学”试点行列。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4年我省参加“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达到58所(详见www.njdaily.cn)。
上午14时45分,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校长陆红专、党委书记陶文芳、副校长、工会主席吴一飞、副校长陈少华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吴一飞副校长主持。
大会在《国际歌》的激昂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在学校综合楼二楼会议室,陆红专校长对李卫红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随后,调研组一行观看了我校专题片。
接着,在陆红专校长的陪同下,李卫红副主任一行实地考察了我校畜牧实训中心、疫病检测实训中心、动物临床实训室、植保实训室、作物育种育苗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实训室、热带园林景观造景实训基地、测土配方实训中心、农产品营销实训中心、企业沙盘实训室、观光农业实训中心、工厂化养殖实训中心等教学实训区,并与相关教师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李卫红副主任对我校近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要求我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海南培养更多更好地技能型实用人才。
记者5月9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再增加4所高职高专院校。至此,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达到107所。
南通职业大学技师学院教师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资料图) 记者 许丛军 摄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近年来,南通积极探索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通道——
9日下午,南通职业大学建工学院专本衔接班的35名学生,走进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参观校园、校史馆和实验室。再过两年,这里将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地方。“你们不仅可以在这里读本科,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考研。 ”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卫斌对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南通大学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这群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对他们而言,职业教育将不再是“断头桥”。
先行先试,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是一个“断头桥”,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
改革成为大势所趋。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我国正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其重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一线,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考入高职,就有机会直通本科;考入中职,也有机会直通高职,甚至直通本科。这样的职教“立交桥”,已经在我市初步搭建。
2012年,我省开始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以期贯通学制,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为中、高职毕业生继续发展提供通道,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人才新途径。
作为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我市的部分院校成为这一试点的先行军,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开始了对接合作。
“我市对口单招连续数年位列全省第一。虽然有这样的发展通道,但是中职、高职、本科学校之间互不相干,各教各的,有的重复,有的脱节。对接合作后,两者之间不再完全割裂,而是贯通一体。”市教育局高教处处长李俊华,如今正积极地为各校间的衔接合作牵线搭桥。
2012年,如皋一中专、启东中专、海门中专三所中职学校与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农院两所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等三个专业开始试行分段培养,同时,南通纺院(现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院与南通大学在四个专业开始试行分段培养。
2013年,全市有6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13个专业开始分段培养,3所高职院校与南通大学在8个专业开始分段培养。同时,这一年,中本衔接有了突破,南通中专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开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3+4分段培养。
根据昨天省教育厅公布的名单,今年,我市共有9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院校、2所本科院校分别参与中本、高本及中高职分段培养。
准确定位,好学生也愿意来
“立足我们高职院校,和各中职学校合作,学生培养的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比单招过来更强。而通过和本科院校的合作,也给我们学校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生源质量明显上升。 ”身为南通职大教务处副处长,周开俊对这一探索感触良多。去年,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本衔接班,第一年招生,最低分就超过了本三分数线,最高分接近本二分数线。
从2012年开始,周开俊参与了职大与很多合作院校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课程设置、分段选拔方式等都要一一予以明确。 ”周开俊说,在课程设置时遵循的原则是“分段贯通、去除重复、前置渗透、后移提升”。比如中高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原来,计算机基础、礼仪、普通话等三门课程,中职、高职重复开设,现在就由中职开设,高职不再开设;导游基础知识等三门课程,原为中职阶段开设,现后移至高职阶段,中职阶段不再开设,便于集中训练,提升技能。
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有所调整。南通职大建工学院副院长李张苗,是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通大土木工程专业专本衔接班的班主任,也是该班“建筑力学”的任课老师。“原来,学生以实践应用为主,我在课上很多理论只是讲一下就可以了,重点在于让学生知道怎么用力学解决问题,现在要让学生加强理论学习,讲解就要更系统深入,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用,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用。 ”
李张苗说,在前期课程设置的商讨中,南通大学希望高职阶段,学科要夯实基础,为此,数学、力学、英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课程,都作相应调整和加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在南通中专,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3+4”中职与本科衔接班,招收了36名学生,分数线达571分,而同一专业其他班分数线只有450分。
“针对学生基础素质较好的现状,我们两校加强了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教育方面的对接。 ”南通中专教务主任刘雨华说,学校将数学、语文、英语改为使用普通高中教材作为基本教材,教师讲授过程中参考中职文化课教材,强化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渗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每学年对这三门课程组织单科抽查考核,以确保中职英语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无缝对接。与此同进,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贯通式”阶梯化递进设置。中职阶段确立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而应用本科阶段则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潜心探索,给学技能一条好出路
“这个班让我眼前一亮,上他们的课很轻松。”李张苗说,专本衔接班是小班教学,课堂纪律明显不同,所有学生都认真听课,与老师能很好地呼应。
来自连云港的王鹏是该班班长。“我们班高数、英语,都比同专业其他学生强,英语用的是本科教材。”他骄傲地说,第一学期,全班同学都通过了大学英语3.5级考试,60%的同学还通过了四级,而全省本科平均通过率也不足60%,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全班除了一人全部通过。“这个班的前途看得见。 ”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衔接班时都这么说。
然而,目前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中,中职热情很高,而高职却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周开俊说:“按照省里的要求, 我们一所高职院校原则上只能与3所中职学校合作,现在已经有4所了,还有两所学校前来寻求合作。 ”“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认同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在中职、高职与本科的衔接中,本科高校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李俊华深感推进的难度,但也十分理解,“首先是学制不好安排,一般本科都是四年制的,在高本衔接中,到本科阶段只有两年,难以与其他学生同步;其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要重新设计,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另外,课程体系要考虑高职安排,专业相同相近,方向一样,既要两者有联系,又不能有重复,就要做市场调研,了解企业要求。 ”
南通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蒋泉说,与职大建工学院合作的专本衔接班,通过前三年的职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后两年的通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定位是“具备卓越工程师发展的潜质,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通大其他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则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和研发型后备人才”。
“前期,学校领导和教务处都很重视,对课程衔接多次论证,修改培养方案。”蒋泉说,目前学生还没有进入转段,我们会经常关注他们在职大的学习,带他们到通大来了解情况,但将来在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转段考核等方面可能还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新生事物,还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目前,通大建工学院和职大建工学院、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联合申报了课题“基于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专本分段衔接课程体系研究”。
“今年共有5所高职院校、7所中职学校、14家企业以10项课题的形式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李俊华说,现在大家都在探索,通过课题研究,将深入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开发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
为进一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高技能农业人才的需要,充分展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情况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成果,更好地为海南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承办了2014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农业类的三个项目比赛。
我校作为承办方,承担了这次技能大赛的所有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由陆红专校长为组长,陶文芳书记、吴一飞副校长、陈少华副校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技能大赛领导小组以及竞赛工作组、赛务组等。学校各部门在赛场、电力、后勤、安全、竞赛环境布置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确保各项赛事的顺利举行。
淄博工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实训室上专业技能课。本报通讯员 刘强 摄
此次洽谈会共邀请到116家单位,其中医疗卫生单位45家,医药企业41家,中医养生保健、美容及其他单位共30家,提供就业岗位2300个。我校约有1600多名毕业生进场应聘,会场气氛热烈。护理是热门专业,就业依然火爆,药剂专业、中医康复保健、眼视光与配镜技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农村医学专业招聘岗位较往年有所增加。符史干校长、陈德文书记、冼仲山副校长等亲临洽谈会现场,向招聘人员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并与学生亲切交谈,鼓励学生积极应聘。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赵微副局长、人才管理服务处于振忠处长、钟凯晨副处长、唐甸辉调研员等亲临洽谈会现场考察、指导工作,对我校供需见面洽谈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由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办的精心组织,各科室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目前有820多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5月14日,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教育部办公厅于近日下发《关于公布专科学历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同意对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和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两所高职学院予以备案,从2014年开始招生。
Copyright © 职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20808号-11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660-5933
免责声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台,所有信息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权益,请您积极向我们投诉。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